原创作者徐银秋一碗青葱豆腐汤

2025/4/30 来源:不详

我的幸福定义:一碗青葱豆腐汤

文/徐银秋

岭南的冬天还是那么热。秋不像秋的样子;冬也没有冬的颜色。楼顶上还是那么绿,仿佛这个天地里只有春夏两季。长出来的菜苗绿油油一片,成长的蔬菜,偶摘几片叶子放入豆腐汤里。怎么看都成了一碗汤的艺术。这么热的天气,没有火锅的胃口,只想放几片叶子,加点肉末,撒点葱花做一碗清汤。

简简单单的一碗汤,忽然想起一个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葱是青色的,豆腐是白得,清清白白的汤,形容一个人两袖清风,为人廉洁。这是歇后语的意思。但我觉得,一碗青葱豆腐,还表达了一种平凡人生的人间烟火,清淡生活,素心如简,甘之如醴。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一种生活的家常便饭。

忽然又想起有一句似曾相识的话“来,到我家吃个家常便饭”。想不起谁说的,好像又是父亲在我小时候经常说的话。于是,“家常便饭”这几个字在我心里定格的画面永远是饭桌上一碗青葱豆腐汤,一小碗花生米,一杯米酒。叫上一两位邻居在家里吃饭。

几个人围着桌子侃大山。过去的事旧事重提,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聊着聊着,不知不觉,桌子上都光了盘。只闻到屋里散发着的米酒清香。小时候,我永远是家里的“店小二”。给桌子上吃饭的人盛饭,倒洗脸水,递纸巾等等。我不能上桌,八仙桌上,我只能占一个角。客人长辈不动碗筷,我不能动筷子。我不能越过面前的碗“过河”夹菜。父亲的老规矩,总是让我十分拘谨。但我总是喜欢这种吃饭的氛围。因为,那时候的农村,一顿饭,能有个豆腐汤和花生米,算是很和气的邻里关系了。

“二哥哥,来吃个小菜饭”

“秋伢子,喊你屋里满满来吃饭”

屋门前家族里的族叔在脐橙园里干活,吃早饭时,没回去。父亲就会叫上他们一起吃饭。把家里买的两元钱一块的豆腐做个汤,炒点花生米下酒。父亲做菜很好吃,他做的豆腐汤鲜滑细嫩,咸淡适宜。特别是撒上葱花的豆腐,再加点桂叶,吃起来口齿留香。小时候的农村并不富裕。在人们追求万元户,小康社会的时候,一碗青葱豆腐汤,已经是足够面子。就是这碗豆腐汤的家常便饭,成了邻里关系往来的乡村烟火。

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很少吃到这种家常便饭之青葱豆腐汤。不是不会做,不是没有食材。有,但是却没有了那种一起围着桌子吃饭的感觉。况且我一人独自蜗居在广东这个地方。平心而论,豆腐汤只是一个小菜,心里缺失的是那种一家人,和几个邻居一起吃饭的氛围。

漂泊的时间久了,总希望有一种家的感觉,如此足矣。这哪是一碗豆腐,真真切切的是桌子上的温馨。

多久没陪家里人一起吃饭?多久没有围着灶台烧菜?多久没听到豆腐小贩的叫卖声?

远离老家多年,头发花白的父母,依然时不时买两元一块的豆腐回去做汤。放点葱花,青菜叶子,放点肉末。这个习惯依然保留。只不过当年的八仙桌已经“退休”,堂屋里换成了圆桌。当然那个桌子角也没了我的身影。我不用再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店小二”。可我,怎么总是觉得生活水平好了,人也大了,心里却越发觉得怅然若失!

超市里,菜市场,琳琅满目的食材,应有尽有。厨艺欠佳的我无从下手。但是这碗青葱豆腐汤,换着花样做,还是得心应手。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做一两次,吃不腻。只是觉得少了点味道。对!那就是老家那种小葱加桂叶的香味。

如今,不管怎么说,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无论是为了生活还是理想。都应沉淀内心。偶尔做一碗青葱豆腐汤,回味一下往昔岁月,冲淡不堪重负的胃。

往昔不再,未来可期。无论如何,我还是想,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一家人,无论怎样的日子,即便是只做一碗青葱豆腐汤,也坐在一起吃饭,拉家常。总是胜于觥筹交错的应酬饭局。应酬不可避免,但一顿家常便饭,也别忘记了回家的路。

与我而言,一碗青葱豆腐汤,就足以安放我浮浮沉沉的内心。原来,我的幸福点真的很低很低。

作者简介:徐银秋,女,湖南邵阳新宁人,毕业于湘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06月出生,目前工作于广东东莞,喜欢文学,国学,历史,哲学,闲暇之余,喜欢写作,阅读,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文字的形式倾诉,我以我手写我心。重拾时光的碎片,记录人生生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9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