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采之偶用歇后语和谚语俗语

2023/2/25 来源:不详

说起谚语、歇后语、俗语,同学们都不陌生。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但是在课文或课外书中,却经常出现,显得句子生动有趣。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俗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假托语,是比喻;后面是目的语,是说明。

分为寓意和谐音两种。

谐音歇后语:例: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寓意歇后语:例: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歇后语主要用来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和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如“芝麻掉进针眼里——巧透了”。有的具有讽刺意味,如“老虎戴佛珠——假慈悲”等。

作文中使用歇后语,显得句子活泼俏皮。

例1:要轮到我上去演讲了,我心里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啊!

例2:自从山区通了铁路,山区人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例3:老师出了道难题,同学们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

作文中用谚语能增加使语言鲜明生动。

例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例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做的事,我们都知道,你就不要隐瞒了。

例3:妈妈批评的对,你应当认真接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都是为你好啊。

俗语是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八字没一撇”“饱汉不知饿汉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百闻不如一见”“过五关斩六将”等。

俗语,简练而形象化,反映人民生活经验、智慧和愿望。与“阳春白雪”的经典诗文名句相比,“下里巴人”的俗语谚语要接地气得多。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俗语,可以点缀话语、活跃气氛,让文章显得妙趣横生,甚至可以指点迷津、令人警醒。

例1: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例2: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例3: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例4:一个优秀的个体只有存在于一个成功的团队中,才会更出色,所谓独木不成林嘛。

使用歇后语和谚语、俗语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就需要注重平日的积累,无论是课内出现的,还是课外的,应当抄写出来,多读几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