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作家去摆地摊,会卖什么呢

2024/10/31 来源:不详

一夜之间,摆地摊遍布大街小巷,人间瞬间变得热气腾腾。

突然想到一句话:“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上班的路上,在早餐摊买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加班至深夜,摊点温暖的灯光和香气四溢的食物,总能安抚孤独的肠胃与灵魂。

不管是为了生计还是凑热闹,摆地摊都是一件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情绪的事情。如果让作家们放下笔杆,也去摆地摊,他们会贩卖一些什么?

美食鉴赏摊位

1号摊位:汪曾祺

只要你看过汪曾祺的书,你就知道他是一个资深的吃货作家。

还记得语文课本里那篇《端午的鸭蛋》他是这样写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写一次吃白煮全羊的经历:“刚端上来时的羊肉带生,一刀切下去还会出点血,但好在味道鲜嫩无比。”

他所食所喜的皆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吃,谈萝卜、豆腐,讲韭菜、手把肉……都娓娓道来。看得读者津津有味,都能馋得流口水。

在汪曾祺的身上,似乎没有什么文人的架子,更多的是对市井生活的热爱。如果他在夜市摊摆个摊位,一定能让顾客倍感亲切,就算不花钱,在汪老摊位面前听到唠唠美食,问问他什么是生活美学?他定能沏上一壶好茶,端着盘子走过来跟你说:“不就是小葱拌豆腐嘛。”

2号摊位:梁实秋

梁实秋也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吃货。当年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创下过一顿饭吃十二个馒头,三大碗炸酱面的记录。

自小成长在北京的他,对北京美食情有独钟。他在《北平的零食小贩》一文中,回忆了许多北京的美食美味。如灌肠、羊头肉、老豆腐、杏仁茶、豌豆黄儿、茶汤等小吃。

对于北京的传统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梁实秋也是非常喜爱的。他曾在书中写道:“信远斋卖蜜饯、冰糖子儿、糖葫芦,以糖葫芦为最出色。正宗是冰糖葫芦,薄薄一层糖,透明雪亮。材料种类甚多,诸如海棠、山药、山药豆、杏干、葡萄、桔子、荸荠、核桃,但是以山里红为正宗。山里红,即山楂,北地盛产,味酸,裹糖则极可口。后来在台北定居的他感慨:“离开北平就没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

梁实秋一生喜欢交友,文化大咖中有半数以上都是他的挚友,他对待朋友真挚热枕。

就凭梁实秋爽朗的性格,想必他的夜市摊前客流拥挤,对他来说来者皆是客,生意赚不赚钱不要紧,能结识到气味相投的朋友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摊位挑灯搓麻、或喝酒闲聊、或谈论时事,走的时候还不忘邀请顾客来日去他家参加烧烤派对。

时尚服饰摊位

3号摊位:王尔德

众所周知,王尔德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美。他曾在一场演讲中说道:“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穿一件艺术品。”

天生对时尚敏感的王尔德,穿衣向来我行我素。在维多利亚时代他的穿着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从一丝不苟的发型、华美的天鹅绒夹克、巨大的披肩到各色领带、插在纽扣上向日葵、绿色康乃馨装饰品、裤脚束紧的马裤、齐膝的马靴和长袜……你就可以看出他从头到脚对着装有一种精致到自恋的考究。

如果有幸能看到王尔德在夜市摆地摊卖衣服,一定要使劲买买买。因为买回去的不是衣服,是绝美的艺术品!

不过友情提示一下,切勿轻易模仿王尔德穿搭,请根据时代背景,参考现代时尚穿搭元素自行选择效仿,如有反效果,一概不负责的哈~

4号摊位:琼·狄迪恩

琼·狄迪恩当代最会穿衣服的女作家之一。她标志性的风格是墨镜加纯色T恤,以及剪裁利落的衣裙。

在五十年代,当时的美国女性穿衣普遍喜欢优雅风格:小礼帽、高跟鞋、细腰大摆裙,她的简洁穿衣风格在当时算的上别具一格。

在会穿的女知识分子里,琼·狄迪恩颇受时尚界认可,她曾经是年代的时尚标志,由于品味不凡,还做过时尚杂志《VOUGE》的编辑,在她80岁的时候穿衣依旧简洁却有范儿,质地延续一贯的讲究。81岁高龄居然还当上了Celine年春夏系列的广告代言人.....

即使琼·狄迪恩早已八十高龄,她也骄傲且坚定的表示:面对衰老,我没有做任何调整。我这一生从未真正相信过自己会老去。我毫不怀疑,自己会继续穿那双一直偏爱的十厘米高跟红色小山羊皮凉鞋。

如果琼·狄迪恩去夜市摆摊,估计是一袭黑衣,踏着她偏爱的高跟鞋,戴着太阳镜、从拉风的敞篷车中走下来,以一贯的高贵典雅、冷静睿智的气质示人。

一夜之间夜市瞬间升级为时尚秀场,变得高级感十足。摆地摊成为了潮人打卡事项,网红明星也争抢着在夜市摊坐拥一片江山。

切记,不要跟琼·狄迪恩讨价还价,因为艺术是无价的啊!不然你很有可能会看到琼·狄迪恩叼着香烟,冷冷地对你吐出两个英文单词”GOOUT。

街头绘画摊位

5号摊位:卡夫卡

卡夫卡除了拥有作家身份,还是一名画家。在大学期间,卡夫卡不仅学习艺术史,还参加了绘画课。他在年夏天第一次来到巴黎,参观了卢浮宫。在旅行日志中,他记录了在博物馆看到过的几幅画,从此发现了自己的绘画天赋,于是喜欢随心所欲的画些插图。他说过“这些图画曾带给我极大的满足——那是几年前——没有任何事物比得上。”难以想象如此丧的卡夫卡对画画也曾这般热爱。

在卡夫卡学习法律的最后几年里,他常在听讲座的时候在笔记本上画画消磨时间,马克斯·布罗德在借这些笔记看时,便把这些画剪下来,保存起来,而这些画成为了现在流传的卡夫卡画作的绝大部分。

卡夫卡这一生性格孤独、胆怯而敏感,甚至害怕与人交往。他画的画也跟他的性格和文字一样孤独,冷峻。若是卡夫卡摆摊,生意一定无比惨淡。好不容易能遇到欣赏他画作的顾客,他都想找个地洞躲起来,并且在心里呐喊:“我是谁,我在哪,不要靠近我,我对人类过敏。”

6号摊位:张爱玲

张爱玲,被世人以“文”称道。却很少有人知晓,张爱玲的第一笔稿费,并非来自小说,而是漫画。

张爱玲在16岁发表的《某同学甜之梦》中写道:“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纪念。“

张爱玲的画作现存有70多幅,主要是为自己和他人作品所作的插图,《茉莉香片》《红玫瑰与白玫瑰》《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名作里都有她自作的插图,作品中主要人物都有造像,这种手法大概来自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绣像,但张爱玲的画风是全新的。人物白描的线条简洁却十分传神,极有味道。

不难想象张爱玲摆摊,必然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闭目养神的躺在摇椅上,手中拿着一把扇子,时不时睁开眼看人来人往的人群,听市井巷陌其他卖家的吆喝声。争强好胜的她,内心无比希望自家生意比别家的红火,但是孤冷高傲的性格使她不愿跟人太热络。

不过,尽管她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也不妨碍人们对她发自内心的崇拜与喜爱。她的摊位面前吸引而来的全是真爱粉。一天下来,生意不冷不热,赚的钱也够吃个温饱饭。

无论是文人摆地摊还是普通人摆地摊,摆的是一种情绪,看人来人往,街灯温暖,在平凡生活里收获细碎美好。摆的更是一种生活,靠自己双手融入冰冷城市,享受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美好。

摆地摊,不体面不讲究,却是城市最暖的人间烟火。存着年轻人的梦想又守护着一家人的生存,给冰冷又忙碌的城市披上了温暖的外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