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饮食文化都有哪

2023/6/4 来源:不详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http://m.39.net/pf/a_4624563.html

“冬至饺子,夏至面”,大家耳熟能详。但我们真的了解“冬至”是啥吗?这句民间流传至今的谚语又从何而来?有没有历史典故?

冬至----是每年阳历的12月22日左右,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中国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

因此,古人即把冬至这一天视为秋冬两季的分水岭,且以节日命名之,并伴以各种食俗加以庆祝、纪念和铭记。

今年的冬至正好就是12月22日,阴历“冬月”二十九,紧接着12月23日即进入“腊月”

冬至在古代被认为是朝野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俗称“过冬”、“正冬”、“交九”、“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绳子”。

关于冬至的饮食文化,大家头脑中首先反应出来的,就是这一句“冬至饺子,夏至面”。北方民间有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南方主要是江南一带,冬至很多地方吃汤圆,寓意:“圆满”、“团圆”。

这是现在的我们,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最普遍的饮食。

为何每一个节气都关联着某些饮食呢?

因为古代劳动人民是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一年的庄稼和收成,他们也会根据季节的特点去安排饮食。

所以,不同节气,我们就有不同适合这个节气的美食。还有一些是来源于历史典故,这些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我们一定要好好把这些优良传统给继承下去。

我想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冬至这天为何要吃饺子呢?

这来源于西北地区流行冬至吃饺子的传统食俗。现在应该是大多数北方地区都是这个习俗。

我从小到大生于北京,长于北京。自然到了冬至这天,家里必然要吃饺子。但长辈们也从来没对我说过,为啥这天要吃饺子,只好上“度娘”去了解了。

原来,这一食俗主要是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据说某年冬天,奇寒,百姓饥寒交迫,冻烂耳朵。张仲景率弟子架起大锅,熬煮羊肉和驱寒药物,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形的“娇耳”煮熟,无偿分给百姓们,既治好了冻疮,又解除了饥饿。人们感念张仲景恩德,仿照“娇耳”之形制成饺子,作为冬至节主食。

中药名家张仲景,史称医圣

不看不知道,一看原来冬至果然是一个大节气,应了“冬至大如年”之说。

除了最传统的吃饺子,有关冬至,还有很多其他流传下来的谚语。

比如家家户户要在冬至日酿“冬至酒”、做“冬至肉”、做“冬至菜”。

《石窟一征》载:“俗以冬至制酒名冬至酒,谓冬至则水味厚可以久藏,故谓之‘冬至老酒’。”

民谚“冬至羊,如参汤,夏至狗,吃了满山走”,指的是冬至用红枣、糯米蒸羊肉,吃了很补身体。因此,冬至前后市场上羊肉生意特别兴隆,各家各户都要买些回来煮酒“补冬”(《蕉岭文史》)。

山东民间有“蒸冬”的习俗,即把五谷杂粮磨成面粉,蒸成窝头,作为全天的食物,以兆丰年。农谚还有“蒸冬蒸冬,场场有风”的说法(《莱阳县志》)。

这些都是流传下来的,古代民间冬至的过法,那流传到现在发生了哪些演变?

现在冬至,果然是不同地方,吃的东西也不一样。

在北方一些地区,冬至节被称为“豆腐节”。主要是吃小葱拌豆腐。

这也来源于朱元璋的一个典故:源于一则历史典故。相传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某日忽然接收密报:朝廷重臣刘伯温有反状。朱元璋于是下诏令刘伯温三天内将其掌管的账目全部交审。三日后,刘伯温拿着账本、拎着瓦罐来见朱元璋。朱元璋审过账目,无误;打开瓦罐一看,里面是一道家常菜:小葱拌豆腐。朱元璋当即就明白了:这是刘伯温在为自己申辩,暗含自己一清二白!

刘伯温这智慧,不愧为朝廷重臣啊。

冬至这天还有吃什么的?

在江南水乡吃赤豆饭;在北方一些地区冬至吃狗肉,这个传统应该没有延续吧,感觉有点残忍;

南方俗语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所以,南北方很多地区都煮馄饨吃;

在台湾,冬至节这天流行吃九层糕。九层糕,又名九重糕,千层糕,中元糕等,取长长久久,步步高升之意;

还有就是,冬至这天,江浙一带流行吃荞麦面。屋外寒冬腊月,屋内一家人围坐灶台,每人手上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萝卜丝荞麦面,这是怎样温馨的一个场景啊!

看看一个冬至,从古至今,人们是有多么重视。要搞出多少种美食花样,来过这个节气。冬至来临,人们吃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对中国民俗文化深深地怀念。有没有从“吃”中,看出了我们的古人或先辈们到底有多智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