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风物大暑吃瓜祛暑气,轻松过伏天

2023/10/10 来源:不详

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月令沈阳七十二候咏(十二)

□初国卿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

年年枯叶总依然,星散复明三面船。

谁信庄周迷蝶后,何来腐草化萤前。

按:萤火虫产卵枯草之上,继之潜伏土中,次年草蛹化为成虫。古人因之误为萤火虫由腐草于大暑季节化成。暮行法库三面船镇,见路边枯草犹在,萤火虫星点倏忽。所谓腐草化萤,犹如庄周梦蝶,虚幻之典也。

大暑二候:土润溽暑

感时盛伏花荫墙,暑润炎蒸金翠珰。

沙地沟中人影沸,醇香红杏艳盈筐。

按:大暑二候,雨多天热,土壤浸润,空气蒸郁,湿度饱和,作物疯长。此时沈阳南郊沙地沟满山红杏,累累枝头,金黄如翠珰,东北甜杏王迎来大暑收获季。

大暑三候:大雨行时

泼水跳珠送晚风,田禾草木尽葱茏。

林梢初敛经宵雨,马耳山中欧李红。

按:大暑三候,湿气骤聚而致大雨滂沱。沈阳东南郊马耳山中欧李正熟,雨露之中,串串殷如红豆,娇艳欲滴。

高温酷热雨水充沛

7月23日9时50分15秒,我们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正好处于“中伏”前后时期,也是全年最热的一个节气。这个时候,全国从南到北基本都是高温酷热、雨水充沛。大暑时节的热主要体现在湿度大、气温高、风力小。

大暑节气有两个明显的气候特征:一是炎热,二是多雨。

这两个特征,都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夏至节气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但地表热量仍在不断积累,直至大暑所在的中伏前后热量积累达到最高峰。此时本来气温就高,而副高控制哪里,哪里就更是晴朗暴晒,炎热少雨,因为它控制的地方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且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气温升高。

大暑多雨,同样和副高有关。在大暑节气里,副高脊线一般会移动到北纬25度附近,通常情况下,江淮地区此时会处于副高内部,晴热少雨,还容易出现伏旱;而在华北和东北,则受副高外围雨带的影响,正处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强降雨频繁。

副高的季节性移动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沈阳年大暑节气里曾出现过历史罕见的连续高温天气,正是由于副高异常北抬,南面又有台风使其难以撤退,才造成了沈阳地区连续7天(7月28日至8月3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极端高温天气。

大暑二候土润溽暑。陆允铭绘

七十二候·溯源

大暑问典向草生乎

最早记载大暑的是《逸周书·周月解》:“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大暑,六月中。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旱涝风灾等也最为频繁。

东汉王粲《大暑赋》:“患衽席之焚灼,譬洪燎之在床。起屏营而东西,欲避之而无方。仰庭槐而啸风,风既至而如汤。”说的是热不可耐。

《诗经·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指冰窖。《左传》:“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说的是采冰度夏。

《旧唐书》载拂菻国(东罗马帝国)“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说的是引水降温。

曹植《大暑赋》:“暎扶桑之高燎,炽九日之重光。大暑赫其遂蒸,玄服革而尚黄。”《吕氏春秋·季夏纪》:“中央土……驾黄駠,载黄旂,衣黄衣。”说的是换装避热。

今日头条版权图

《礼记·月令》季夏篇:“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说的是不宜伐木,不宜动土,不宜打仗,不可妨碍农之大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腐草为萤”初见于《礼记·月令》。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六月大暑中三候·其三十四·腐草为萤》:“草腐无情却有情,化为萤乃傍宵行。得阴气不愁雨湿,生夏方因似火明。游月居然杂星点,泛风奚碍傲灯檠。东山什善体人意,世事那能免远征。”意思是说,萤火虫向腐草而化生,乃有情生命,夏夜辉光,如解人意,进而慨叹岁月如流人在征途远行不止。

唐元稹《大暑六月中》:“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宋曾几《大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这俩人的意思是说,不管有多热,不管啥节气,都得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七十二候·风物

大暑观荷

大暑时节,是荷花的季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沈阳的各大赏荷地点,荷叶田田,菡萏朵朵,更有荷花亭亭,旖旎出一片片美景。

《管子》云:“大暑至,万物荣华”,此时天气湿热,万物繁茂。华夏大地,都进入了赏荷季,因此,大暑所在的农历六月也被称为“荷月”。

荷花是一种古老的花卉,中国人自古就爱莲花。除了人们熟知的《爱莲说》,早在先秦古籍《逸周书》里,就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的记载。当时人们不仅是观莲,古代的吃货们已将莲藕端上了餐桌,成了一盘菜。

在《诗经》中,荷花多次出现,《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看似娇弱的荷花,其实是个坚强的物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从大约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到如今,荷花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仍旧娇艳地绽放。更神奇的是,20世纪50年代,工人们在修建铁路时在大连普兰店发现了近颗的古莲子,经测定,这批古莲子在泥炭层中已埋藏千年。经过专家的努力,这些种子居然发芽了,并且开花结实,如今,普兰店古莲已经繁殖成为了荷花公园。

普兰店距沈阳不远,因此,虽无法知晓沈阳种植莲花的历史,但千余年的历史是有的。沈阳的赏荷地点,近年来日益增多。且不说传统的仙子湖、北陵公园、世博园等地,东陵公园门前的龙湖等地,也都成为了赏荷佳处。盛京八景中,有一景为“花泊观莲”,是当年沈阳城最著名的观莲场所。但“花泊”在哪里,众说纷纭。根据史料记载,有人推测当为北陵西之莲花泊(今沙河子一带)。也有人认为,“花泊”指的是已消失的柳条湖。今年北塔公园荷花开得早,很多市民去打卡。这座公园里有一处景观取名“花泊观莲”。根据推测,北塔公园的这片小湖,应该是柳条湖仅存的小水泊了,如是,这里再现“花泊观莲”,也算名正言顺。

今日头条版权图

七十二候·舌尖沈阳

滋补不上火轻松过伏天

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天气湿热,人们往往体感不适,体能消耗也很大,所以这也是一年中最需要重视饮食和养生的时节。

大暑时节,除了要防暑降温外,还要多吃一些顺应时节的美食,这些食物能更好地消暑祛湿,补充身体营养,帮助我们安稳度过炎炎夏日。

都说大暑时节吃猪肉不如吃鸭肉,很多地方有“防苦夏,多吃鸭”的说法,鸭肉性凉,补气滋养的同时还不容易上火,是夏季的滋补佳品;大暑通常在“中伏”前后,伏天还有吃羊肉进补的习俗,三伏天湿气重,吃一些羊肉能够驱散身体里的湿气,起到滋补强身的作用,有助于保持体力充沛;“三伏一只鸡,全年好身体”,大暑前后进补,吃鸡肉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这个季节最好的烹饪方法就是炖鸡汤,鲜美的汤水滋润祛湿,炖烂的鸡肉也好消化,在为身体补充营养的同时,又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冬瓜作为水分充足的夏季蔬菜,价格便宜,营养丰富,适量吃冬瓜有解暑祛湿,补水清热的作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道非常适合大暑食用的冬瓜烧虾仁。冬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块,虾仁洗净后用厨房纸擦干备用,小葱切碎。锅中烧热油,把冬瓜块倒入锅中翻炒至微微透明,加入生抽、老抽、蚝油、盐、糖调味,再加入少许清水。待汤汁煮沸后,把虾仁倒入锅中,加入黑胡椒提鲜,再继续煨5分钟,使食材充分入味,出锅前撒少许葱花即可。

盛夏酷暑,西瓜成为很多人的“解暑神器”。但是“中伏”前后,雨水多湿气重,易使人感到头昏、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因此,这时吃西瓜一定要适可而止,最好不要在冰箱里冷藏,否则容易损伤肠胃,得不偿失。

七十二候·沈阳图志

大暑节气,记者拍摄的位于康平县的腾龙阁。腾龙阁上好风光,青山绿水放眼望,朝享风清天蓝美,目披龙湖映日装……走在高高的腾龙阁四楼围廊观景台上,极目远望,风光无限。

七十二候·风俗

绿荷解暑瓜中寻凉

“暑难成寐漏三更”,《沈水三春》的诗句描写了暑天气温高的特征。大暑遇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诗人纳兰常安热到失眠,只能“独自开门绕砌行,踏遍清阴明月下”。应对“桑拿天”,居沈诗人李呈祥也抒发着同感:“莫道炎蒸无避处,披襟散发自由人”,敞开衣襟,不顾形象,才能消解暑意。

酷暑来袭,皇家有赐冰的习俗。从暑伏日开始,文武百官迎来“花衣期”,纷纷换上万丝帽、黄葛纱袍。到立秋之前,存放冰块的冰窖开始派上用场,各衙门会按照官员等级不同发放“冰票”,官员凭票自取,算是当时的“高温福利”。

大暑赏荷依旧流行。无论古今,一到此时,赏荷的姑娘们穿搭时尚。“一裹圆衣裁称体,长拖曳地石榴裙”,从《沈阳百咏》中可窥其精致程度。旗袍宽松,长及脚踝,两边没有开衩,“一裹圆”的说法十分形象。“大挽袖”是时尚亮点,挽起的袖子会若隐若现出精美的刺绣图样,“心机”满满,与粉荷相映成趣。这与当下流行的及踝裙有些相似,慵懒中透着风韵。

应对大暑,离不开西瓜,除了吃,也要“赛”。“赛瓜”也叫猜瓜,即猜瓜瓤是红还是白,是老沈阳人雅俗共赏的趣事,比起古代吴越国“瓜战”中猜瓜子数目,这个显然更容易些,独特的消暑方式,也离自然更近。

当下,“清凉沈阳”地图、沈城赏荷路线、缤纷夜市等都是消暑好去处,人们越热越“夜”,但一些“古法祛暑”的方式,就像儿时的夏日记忆,是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的微风,充满了自然的魅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赵威、詹德华、王若若、胡潇文

图片除署名外,为张文魁、李浩摄影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