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砸挂汶川地震幽默不会拿悲剧当素
2024/12/18 来源:不详中科医院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来源:新京报
因“砸挂”汶川地震,德云社红透半边天的年轻相声演员张云雷挨批了。
张云雷近年来其实早就“人红是非多”:“钢板”、“病危通知单”的梗,已让不少年龄稍长的相声迷“感觉身心不适”,他的粉丝们的一番“粉圈式操作”,更让他得罪了一大票人。
对这些“舞台下的戏”,张云雷的表现即便不是积极参演、主动配合,也并不排斥,这一方面让他的火爆持续,另一方面也让围绕他的争议连绵不绝。
对此,有老票友劝说“吃相声饭,戏要放到台上演,台下的戏越少越好”。可张云雷偏偏又在台上“出戏”了。
“5·12”是母亲节,也是导致逾6万人遇难的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日。
偏偏在这一天,一段相声视频不胫而走,视频中张云雷调侃汶川地震死难者,并将之作为包袱抖了出来。
视频传出,公众哗然,原本就对他啧有烦言的且不说,部分铁杆“钢丝”也为之侧目。
尽管这是去年底的录像,而非“5·12”这天特意演的,但“5·12”这天不合适,其他日子同样不合适。
这样的包袱,抖得也并不高级。
一、相声行当,有光辉的传统
从“穷不怕”等老艺人在天桥撂地起,相声和相声演员的地位就长期徘徊在“下九流的下九流”境地。
相声《贼说话》里,连被子都没有、全家就一把没把茶壶,连贼都找不到东西可偷的场景,以及《八大改行》里艺人为生活所迫的挣扎痛苦,都绝非单纯的段子,而是当时相声艺人生活、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
为摆脱这种窘境,德、寿、宝、文几代相声艺人殚精竭虑,从“台上台下”努力“练活儿”,以此为相声和相声艺人争一份体面。
于是老一辈“海青(没有正式拜师入门的相声演员)”、票友和相声迷津津乐道的“大功德”相继出现:张寿臣、常连安、马三立等苦练文哏,让相声借助当时的“新平台”商业电台走进千家万户;侯宝林、刘宝瑞、郭荣启等积极向京剧和地方戏“杂交”,让相声从“撂地艺术”升格为剧场艺术。
建国后,孙玉奎、回婉华等积极参与传统相声整理,不仅将大量老段子文字化,而且洗涤了一些因“撂地遗风”而不可避免保留的低俗成分,让相声从此真正“脱俗从雅”。
可以说,一代代相声演员用台上台下的“活儿”,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锻造了今天依旧熠熠生辉、一代代传承不绝的相声行当。
这些手艺活儿,在后辈传承中若变了味儿,殊为可惜。
二、“台上有活儿”的相声才高级
近些年,努力恢复小剧场传统的郭德纲、德云社,在圈内外一片争议中打出一片天地,获得了巨大影响和无可争议的成功。
郭德纲等德云社老一、二代艺人的探索,并非没有可商榷之处。但无论如何,他们台上的“活儿”是过硬的,说学逗唱、三翻五抖,哪一样不是一板一眼?
不论是老听众倒背如流的大贯口,还是现抓现抖的即兴包袱,哪一个不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老艺人们曾说“你不欺活儿,活儿不会欺你”,说的就是这么个理儿。
但师从郭德纲,端德云社一个饭碗的张云雷,在这方面“活儿”练得如何?貌似只有一个“吉他版《探清水河》”包打天下。
张云雷这事儿发生前,还刚和几位内行朋友聊起他的活儿,老几位直摇头“《报菜名儿》卡得像便秘,《八扇屏》只说一扇‘小孩子’就鞠躬谢幕,干脆把这扇也省了直接说‘大洗枣儿’得了”。
说一千道一万,张云雷还是个相声演员,仍然得靠“台上活儿”安身立命、扬名立万。
郭德纲和德云社也是打着“舞台上见真章”的堂皇旗号,才从“广电相声”的铁板一块中杀出一条活路,才有了今天相声行的半壁江山。
拿汶川大地震开涮,显然是不得体的。张云雷道歉是对的,大家也很赞成,但希望这样的错误不要再犯,还是要跟前辈们学点高级相声。
就拿郭德纲的师门(张云雷“师门的师门”)侯宝林先生来说,他的柳活(学京剧)功底到了连京剧演员都认可的地步;
津门相声圈当今的旗帜少马爷(马志明先生),“嘴上、腿上”的功夫脍炙人口;
郭德纲先生将原本“一拆二”的《文章会》、《大保镖》又恢复为一段《文武双全》的尝试是否是最好选择,圈内存在不同意见,但这段活儿是“真显功夫”……
就连和德云社“分门别派”的“广电相声”代表姜昆老师,当年可也是靠《如此照相》、《虎口遐想》这些既“吃功夫”又逗乐、既通俗又不庸俗的段子才“说出来”的。
所以,我作为一个相声迷,岁数上痴长几岁,还是想跟张云雷说句话——说到底您还是个相声演员,德云社相声也好,其他门派相声也罢,说到底要靠“活儿”撑着。
专业不过关,包袱来得尬,这可不是相声表演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