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父子的精算
2024/12/26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严嵩父子的“精算”
有史家认为,大明王朝走向不可收拾自嘉靖皇帝始。对此观点,我深以为然。尤是后期,嘉靖皇帝已基本不上朝,废以国事,躲在精舍里潜心炼道,以求长生。
作为庞大的帝国,机器一刻也不能停止运转。那么,帝国如何理政呢?嘉靖皇帝统统把它扔给了严氏父子——严嵩及其子严世蕃。
选中严嵩,自有嘉靖皇帝的放心及欣赏之处。嘉靖皇帝不是喜欢炼道吗?他的炼道还有一独特的配套动作,即在举行斋醮时需献给上天奏章祝文,向玉皇大帝汇报政绩与虔诚。这奏章祝文俗称“青词”。青词的特点是全用赋体、词句华丽,写作难度极高。就青词而言,大明一朝严嵩写得最好,无人可及。就凭这一偏门,严嵩得到嘉靖皇帝专宠,并由此独揽国事,打击异己,贪赃枉法。
严嵩擅权十多年,另外原因是有个绝顶聪明的儿子严世蕃。沉湎道术日久的嘉靖帝,出于驭下的需要,从精舍传出的最高指示总是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犹如天书。但严嵩总是能精确翻译出主子的真实意图,这不是严嵩的专长,而是其子严世蕃。
有一次,严嵩上书嘉靖皇帝,要求提拔心腹、抗倭英雄胡宗宪。请示报上去了,却迟迟没见批复。正当严嵩苦恼之际,门人传来朱批,上仅有六字:宪似速,宜如何?从字面上看,意思还是较明了:胡宗宪是否提得太快了?你们再研究研究吧!眼看皇上没有把话封死,那么,胡宗宪还是有希望的。于是,严嵩赶忙再次挥就奏章,再次说明力荐胡宗宪的理由,准备第二天上朝呈上。为确保万无一失,严嵩将朱批转给儿子看。严世蕃看罢,将老爹的奏章撕得粉碎,对目瞪口呆的严嵩说道:“胡宗宪这回没希望了!你还是推荐杨宜吧!”
儿子的一番高见让严嵩幡然醒悟过来。原来朱批中的“宜”是人名,而不是常人理解的“适宜”、“应该”的意思。严嵩照此办理,果然“深合朕意”。
在嘉靖皇帝这样的老板手下干活,你说会不会累死呢?看来做奸臣也不容易。幸运的是,严嵩有这样的儿子保驾护航,才能准确地揣摩上意,不至于立即翻船。
严世蕃确实人才难得,只是缺德。他能把朝廷所有官职的冷热肥瘦计算得一清二楚。因为有了这样精确算计,严嵩卖官鬻爵时总是能提出“合理”的价位,想偷奸耍滑者休想糊弄,即使骗过老严,也骗不了严世蕃。
不过,算人的人,也终被人算。严嵩最终东窗事发。严嵩的哗啦啦倒台,很大的原因是严世蕃的高调张扬、欲壑难填。即使已被发配岭南,严世蕃仍中途潜回老家江西分宜,夜夜笙歌,穷奢极侈,后终被处死。严嵩则被削职为民,家产抄没,八十多岁了,只好沦落荒野,寄食墓舍。
君子似水,小人如油。严氏的忠奸正邪应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了,但他临终时写下一句诗,却又让人生出许多遐想。
诗的两句是这样写的: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人性如此复杂,让历史充满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