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成型是一种境界的转化

2024/12/16 来源:不详

古人很擅长从一些细小常见的事物中悟出禅意,比如“豆腐”,最常见的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而类似的还有很多。

素醍醐

腐兮腐兮能养老,济世之功不为小。

淮南此术惜未传,食货志中斯阙然。

前时雍公赞三德,吾亦题诗三太息。

易名今号素醍醐,诸庖易牙佥曰都。

---元代谢应芳

谢应芳生逢乱世,仕途坎坷。但他的一生刚正不阿,始终保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到了古稀之年回到故里,依然没人劝人向善,老而不倦。然而此时的“龟巢老人”已经牙齿脱落,进食极为不便,身体更是大不如前。

有一天,谢应芳应朋友之约,到寺庙和高僧谈论修身养性的话题。转眼间到了午饭时间,方丈特意安排了豆腐素斋。谢应芳一品尝,觉得柔嫩细滑,口味醇厚绵长,吃罢唇齿留香,于是赞不绝口。

豆腐菜肴味美且不需要咀嚼,满足了谢应芳的需求。从此以后,他们除了在一起谈论悟道养生,还谈论豆腐菜肴的制作和心得。久而久之,谢应芳还悟出了在豆腐表象下的禅意,并把它成为“素醍醐”。

所谓“醍醐”,本意是指酥酪上凝结的油脂,佛教有“醍醐灌顶”一说,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谢应芳觉得,豆腐有肉的功能还宜养老,还能少造杀孽,仿佛得到了“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如醍醐灌顶”的欣喜。

佛家认为豆腐成型是一种境界的转化。粒粒黄豆被放入石磨,历经研磨才能华为浆汁,这是一重境界;点卤成型时第二种变化。其中磨豆成浆、水分添加、温度掌控、点卤时机等,每时每刻都需要专心和静心。而这种静与精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去变化过程,豆腐的味道也近乎于寡淡和无味,又甘中带苦,尝一口“众生扰扰,其苦无量”,这样的味道,对修身者而言,可以“平心性,生悲悯”,也许正如清代诗人沙张白所叹的那样“疮痍四海谁解铃,唯有食腐之人心怆然”。

这种对豆腐的理解和认同,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道德图腾和处事信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