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白茶四大坑,有多少茶友中过招都是

2023/6/14 来源:不详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心无挂碍,是一件乐事。

宋代高僧慧开禅师,曾有过这样一首短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闲来无事,安然自若,安定闲适,属于特别好的状态。

无事无非时,可以专注在生活上。

于一方小空间里,喝上几杯好茶,慢慢消磨时光。

俯仰今昔,乐且晏如。

再聊回选茶的问题上,不少茶友在买白茶的时候,常是心有“挂碍”的状态。

陷入了误区内,不好走出来。

于是,平白的,错过了不少的好茶。

今天便来分享,选购白茶时,要注意规避哪些误区呢?

《2》

误区一:芽头光秃秃的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在白茶江湖内,地位颇高。

福鼎白茶里,白毫银针的标准模样是一旗一枪。

提到旗与枪,不少茶友会觉得陌生。

其实呢,枪指的是白毫银针胖乎乎的芽头,而旗指的是芽头旁的叶壳,紧紧的保护着芽头。

关于旗与枪的说法,其实很有历史概念。

早在宋代的时候,苏东坡苏老倌儿,就已经在诗里这样写到:

“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追溯起来,白毫银针的一旗一枪说法,和宋代的“旗枪争战”,渊源不浅。

而时至今日,当旗与枪的说法,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后。

相应的,不少人对白毫银针的外观,也存在了误解。

挑选白毫银针时,外观上直接忽略了旗(叶壳)的存在,直接认定为只有芽头光秃秃的,才是好银针。

殊不知,按照茶树的生长发芽规律来看。

春季,春回大地时分,伴随着一颗颗饱满的芽头,在茶树枝梢间绽开。

茶树嫰梢肥壮的芽头长出时,连带着芽头旁的叶壳,一同长出。

这片小小的叶壳,像是芽头的保护鞘那样,紧紧的包裹着芽头。

只有等到,随着茶树新梢的不断生长。

芽头旁壳状的新梢,逐渐展开,长成了细嫩的叶片模样时。

这时再去采茶,只能采到特级白牡丹这个等级。

而如果茶友们在买茶时,坚定的认为,白毫银针就该是纯芽头,光秃秃芽头的状态。

那么,就会有很大的风险,遇上这类特级白牡丹剥叶,冒充的伪银针。

从芽头的饱满度、白毫的丰茂度、毫香的馥郁度上,完全的打了折扣!

《3》

误区二:春寿眉冒充的白牡丹

白茶的江湖里,不同的茶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原本,像是楚河汉界般的界限,不容逾越。

然而面对着利字当头,市面上难免会有人,不为其所动。

比如,上文提到的,特级白牡丹(牡丹王)剥叶当成白毫银针卖。

又比如,接下来要和大伙儿们提到的,春寿眉冒充的白牡丹。

白茶的市场里,春寿眉当作白牡丹来卖,不算少见。

甚至于,可以不夸张的说,比起做旧老白茶,春寿眉冒充白牡丹,才是白茶江湖里最大的坑。

经过做旧后的白茶,色香味上均会有马脚,容易露馅。

而将春寿眉用来冒充白牡丹,则要显得隐蔽不少,不容易被人发现。

毕竟,在相同产区,相似工艺的情况下。

若非有足够的喝茶分辨能力,否则不好将白牡丹和春寿眉相区分。

这就需要茶友们在平时买茶时,多去观察,在细节上多留意。

相比起来,春茶季里,紧跟在白牡丹后采摘的春寿眉,方方面面都会有不同。

芽头上,春寿眉的芽头更细,饱满度有明显的欠缺。

白毫上,原本白牡丹的芽头和叶背上,都分布着细密的白毫,毫香明显。

而春寿眉的芽叶上,白毫的分布则较为稀疏。

茶梗上,白牡丹的梗极细,极嫩,不明显。

而春寿眉的茶梗,则要长得更明显些,梗和叶都处于舒展的状态。

叶片上,白牡丹的叶片更细、更嫩,呈现细嫩的柳叶状。

而春寿眉的叶片,对比起来,数量要更多,型号要更大,完全处于舒展的状态。

买茶时,总体的外观来看,分别捧起一把干茶。

白牡丹的基本色调,是小葱拌豆腐色系,芽白而叶绿。

而春寿眉的整体颜色,则以绿色系为主,多种绿色调相互交错。

整体来看,差别十分明显。

《4》

误区三:叶片偏褐泛红的春寿眉

白茶里边,寿眉属于较为高产的一类茶。

然而,提起寿眉,不少茶友想到的,常常是秋寿眉的梗叶虬髯模样。

茶梗粗大,叶片张扬,整体表现出枝横叶阔的状态。

其中,不少立秋寿眉、白露寿眉等,更是具备了秋茶的典型特征——叶片五彩色。

舒展的叶片里,交错着不少的色系。

深褐、黄褐、墨绿、黛绿、砖红等,斑斓交错。

于是乎,不少茶友下意识的认为,白茶里边所有的寿眉,都属于这样迷彩色的状态。

其实不然。

比如,春天出产的寿眉,就是延续了春茶的主基调,以绿为主。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秋天,秋寿眉的叶片,经过秋老虎天气的影响后。

受到气温偏高的影响,叶片内的叶绿素部分的流失。

相应的,叶片内的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更多的生成。

于是乎,初秋直至仲秋这段时间出产的寿眉,叶片具备典型的秋茶特征。

蜡质厚,叶片类似军人的迷彩衣颜色。

然而,春寿眉的外观,则有着明显不同。

正常品质的春寿眉,叶片绝对不会出现五彩色的外观。

春深似海时节出场的春寿眉,那时的气温仍然比较低。

于是,茶树嫰梢上的嫩叶细叶,叶绿素保留丰富,以绿色系为主基调。

而经过萎凋和烘干后,在工艺不出差池的状态下,春寿眉的最终成品依旧能保留多层次的绿色调。

如果出现叶片偏褐泛红的春寿眉,那是很不正常的。

背后的原因,很大概率上是萎凋没有做好,将茶青过分暴晒。

导致了茶叶内质受损同时,连带着外观发生了改变。

又或者,除了颜色的变化外,如果一款春寿眉,叶片过分的舒展,梗叶过分的粗大,并且颜色以红褐色偏多。

那么很有可能,是用夏茶充当的伪冒品!

《5》

误区四:各式花样的做旧老白茶

老白茶,属于白茶圈内的大热门。

随着老白茶的知名度,在行业内越来越高。

相应的,在利字当头下,各式花样的做旧老白茶,层出不穷。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做旧老白茶的层出不穷,对于茶友们甄别好坏来说,增加了不少难度。

稍不留神,对部分新入门的茶友来说,很容易陷入买茶误区。

认为老白茶只有越老越好;

通体黑乎乎的老白茶,才能佐证年份足够老;

市面上能够买到上十年的、三十年的、甚至于上世纪的老白茶……

对此,为了避免上当受骗,茶友们在买老白茶时,可要多留一个心眼。

首先,物以稀为贵。

白菜价的老白茶,七、八年陈的老白茶,只要不足百元。

类似这样低价大促销的行为,不符合市场规律。

事出无常必有妖,背后肯定藏着猫腻。

其次,简单从外观上看,老白茶的干茶颜色上,能够看出新茶期的色系层次。

绿,依旧是绿,不过颜色变老了。

毫白,依旧是白,不过从原来的银白、亮白,颜色深沉了一个色号。

如果买茶时,遇上的是色系单一、呆板单调,毫无层次,死气沉沉的状态。

那么,这样的“老白茶”,还是尽早远离为宜。

最后,真正自然陈化出来的老白茶,风味其实很精彩。

茶香甘香愉悦,药香、陈香为主。

而茶汤滋味上,则分外的醇厚绵柔。

如果一款老茶,泡来一喝,茶香、滋味寡淡,那是不正常的。

又或者,喝茶过后,苦涩感明显,气温发闷,甚至于还会产生喉咙发紧的感觉。

这样完全不好喝的老白茶,不管是否做旧,品质都极其的差劲!

《6》

有人说,挑中一款好茶,是件很麻烦的事。

要精挑细选,要去伪存真,要警惕掺假做旧……

其实,如果足够的爱茶,那么这个寻茶的过程,就会充满乐趣。

乐在其中,自然安闲自得!

人行草木间,叫作茶。

人间里的草与木,传递着不少简单的大道理。

秋冬一到,大部分的草木,它们长得并不茂盛。

没有鲜花锦簇,也没有绿叶连成荫。

只管着,默默无言的长着碧叶。

恬淡的岁月里,时光如月华流水那样,缓缓流淌。

这时,最享受的做法,就是泡上一杯好茶,慢慢喝着,品着。

莫负了一段好时光。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