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春光与美食不可辜负,那就一起来品尝下
2022/12/23 来源:不详从惊蛰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而人们意念中的春风,并不是春天所有的风,而是宜人的那部分。春风,和煦、温润,可化雨、可送暖。正如老舍笔下: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
所以在这样一个春情明媚的好日子里,出游踏青、放风筝、吃春菜、嘬螺蛳都是极好的。或者就这样开开心心的旁观春天,也很不错。
春三月,天地俱生,大自然给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新鲜食材,从土里钻出来的荠菜、春笋、韭菜、菠菜;从树梢顶出来的香椿芽。
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春天吃春菜也是江苏人的传统习俗之一。
江苏人对春菜的喜爱可以用“视若珍宝”来形容。江苏不同城市对春菜的挑选和制作上也有很大不同。
对南京人而言,野菜就是春天的硬通货,俗话说得好:南京人,不识好,一口白饭一口草。
南京人吃春菜也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即“七头一脑”: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枸杞头、豌豆头、苜蓿头、小蒜头和菊花脑。
马兰头,是野菜的一种。平时我们爱吃的马兰头拌豆腐干,加两滴麻油拌一拌,香是香得来不得了。
马兰头嫩茎叶含水分、钙、磷、铁、胡萝卜素、钾、维生素B、尼克酸等。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而至于为什么是清明前吃,大概是因为过了清明,野生的马兰头就老了。
马兰头,这个不可或缺的春天味道,就算是起个大早,去菜场里买上一小份还沾着露珠的马兰头,也是非常的兴奋的!
买回来的马兰头进行腌渍、沥水、拌上香干粒,佐以麻油,食用盐,就变成了一盘江苏人挚爱的凉拌菜。
荠菜头,大江南北随便找片草地森林都能见到它的踪迹,更不用说它鲜美的味道了,无论清炒、做汤、剁碎做馅料,都别有风味。
带着锯齿的翠绿荠菜叶,在每年的三四月间最为鲜嫩,等到细碎洁白如米粒的荠菜花开起来,那多半已经是很老了,看虽好看,食用品质却有所下降。
有民谚“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一说,荠菜中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中医实践证明,荠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对降低血压、健胃消食等有一定的疗效。
香椿头,俗话说: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担心。
今年的香椿,也因为提早上市,身价倍增,而成了全民话题。但人们对香椿的爱,丝毫不受价格的影响,只要全家老小都爱吃,买就是了。
香椿在餐桌上,这香椿炒蛋是最常见的,焯水嫩叶剁碎,加盐搅到蛋液里,热油入锅,一简单翻炒后,一屋子香气满满。
除了炒,香椿也可以凉拌,马兰头凉拌的最佳拍档是香干,而香椿凉拌的最佳拍档是豆腐,不光是吃起来清爽,就连颜色都很春天。
而对于爱吃面的你来说,自然也要想方设法把香椿和面放到一起吃,过开水焯的香椿过凉水后切成碎末,按喜好加调料搅拌,然后把猪油烧热,浇到拌好料的香椿上,最后把煮好的面和香椿拌匀,那叫一个香啊。
而关于枸杞头,《小雅·北山》中写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另外在《小雅·杕杜》中也写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这两篇中“言采其杞”的“杞”字就是指枸杞。所采充饥之物当然是枸杞叶及枸杞子。这两首诗充分表明,我国民间采食枸杞的历史源远流长。
其实枸杞头,就是枸杞最上端的嫩芽,凉拌或爆炒,是早春里极佳的野味美食。南方多枸杞,枸杞头也是成束出卖的。
在唐宋以后,枸杞头在南方不仅是普通人家的小家碧玉,而且成为名流大家所称赞的一道名菜。
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记载有一道野菜名为“山家三脆”,以嫩笋、小蕈、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少许,酱油拌食。或作成汤面以奉亲,名为“三脆面”。
曾有人作诗云:笋蕈初萌杞采纤。燃松自煮供亲严。人间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此诗大约只有独爱美食的饕餮客才可体会对枸杞头的溢美之词。
豌豆头,多半匍匐成片生长,春日初生的茎枝细软如丝,叶片则好似尚未丰满的羽翼。
其口感确是温柔缠绵,但“吸油”功力也不一般,因为纤维素含量高,茎叶又纤细蜿蜒,必须要花上比其他野菜更多些的油脂来中和其中的生涩感。
不过,豌豆头的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其富含钙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春日入馔食用有利尿、止泻、消肿的好处。
苜蓿头:关于苜蓿,也就是紫蓿花。春天,它的价值最高的时节,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个时候他的新芽味道极佳,可是这时候产量低,物以稀为贵。
因此春季时候苜蓿的鲜美程度,只有吃过的人能理解的来的,胖胖的身材,嫩而不脆,口触感极强,味儿,凉热,品尝各有千秋,女性最佳补品,保持身材远远胜过其它用品。
而苜蓿的嫩叶,也是极富营养的,在绿叶蔬菜中,它的维他命K的含量也是最高,特别是维他命A含量和胡萝卜相差极微,维他命C超过白萝卜二三倍以上,这些营养成分都超过菠菜。
因此对于凉食苜蓿来说,应该是比较普遍的吃法之一了。于农历二月上旬摘其叶茎的前三四节,用清水将其冲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焯熟,再入凉水浸泡十余分钟以增其鲜,而后可双手轻搓去除部分汁液。
再备小葱花、姜丝,热油浇过后加食盐、凉拌醋及蒜泥等调味品,调匀入味后既可食用。其真的是味鲜美,爽口清脾,是家庭餐桌上很好的一道小菜儿,用来下酒亦出其佳效。
而江苏的南通人来说,它们在初春时节更爱吃的是也是这种叫做“黄花儿”的春菜,其实“黄花儿”就是苜蓿头,也叫草头。
因为开着黄色的小花,南通地区的人一般称之“黄花儿”。从田间地头新鲜采摘的“黄花儿”,洗净、控水、剁碎,加上大蒜以及辣椒一起炒米饭,饭还未出锅,远远地便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清香味。
若是尝上一口,整个人都似乎被包裹进了春天的气息中!
小蒜头,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植物,像是葱和蒜的混血儿,它还有个更洋气的名字——薤白。比起前几种青翠新鲜显山露水的野菜,小蒜头该是最低调的一种了。
小蒜头的气味辛辣,丝毫不逊色于大蒜,鳞茎用糖和盐腌制后,那就是糖蒜的味道,越嚼越香。
菊花脑,听起来有些吓人,其实就是菊花叶,这看起来与野菊花别无二致的小植物,因为清爽剔透的口感,而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至爱。
夏时节初生的菊花脑,嫩茎叶具有最佳口感,入夏之后则木质化得厉害,滋味也变得枯槁苦涩起来。
关于菊花脑,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南宋时期岳家军坚守南京牛首山,粮食接济不上,士兵们便挖野菜充饥,发现菊花脑不仅可以充饥,还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
也许,从那时起,菊花脑便和南京人有了永远的关联。虽说是这样,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还是不曾听说过菊花脑,见到了也不过认为是一种野草。
但若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绝对知道它是一种美味。
而对于苏州锦溪人来说,则会在初春时节专门去挑一种叫“将军头“的野菜。这种野菜,主要用于打浆成汁,似浆麦草一样,但汁要比麦草多,还更香,多用于做青团子。
但锦溪人则喜欢用它来做一种塌饼,是这个季节最好吃的家厨点心。
野菜挑回家后,捡掉老叶剪去老根,洗净后放在缸里,散入生石灰,拌均,再压上石块,待一星期左右,取出洗去石灰水,放在容器里捣成浆。
做将军头塌饼时,把浆拌入米粉里,无论锅贴,蒸,煮,都很好吃。塌饼呈草绿色,咬上一口,满满香草味。
当然,在和煦的春日里,除了吃野菜,还是可以尝螺蛳的!
有诗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过与鸭相比,是春江水暖螺先知。因为鸭只是水上“访客”,而螺才是水下“居民”。
老话儿说:“清明螺蛳肥如鹅。”春分之后,清明之前,正是螺蛳最肥美的时节。人们也自然不会忘记这些潜水的食材。
看: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好小菜。螺蛳这味“好小菜”,是江南餐桌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河鲜,因其物美价廉,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亦不可低估,故而颇受喜爱。
不过在江苏,淮安蒋坝的螺蛳更甚是有名。摸螺蛳,炒螺蛳,啜螺蛳,这是蒋坝小镇的人们,春季里必不可少的活动。
蒋坝螺蛳不用像其他的螺蛳那样,需得用清水养上三四天方能吐尽泥沙和小螺蛳。其只需洗尽外壳上的青苔和泥垢,简单用清水浸养个把小时,再剪去尾部,便可下锅啦!
炒螺蛳有两条要领:一是猛火快炒,二是佐料要足。大火热油,待油熬得起了油烟时,先入生姜,再倒螺蛳,急火快炒,猪油、姜末、老醋、红糖、料酒、酱油、味精依次而下,哗啦啦,哗啦啦的声音传得老远,蜂拥而起的香气满屋四溢。
上桌前,再撒入几段青翠的小葱,色泽清亮,着实勾人胃口。
刚出锅的螺蛳还带着烫舌的温度,却丝毫不能阻挡食客们的速度。
啜螺蛳,要摸到其中的诀窍。螺蛳最好从汤水里捡,壳里灌满了汤汁才容易吸出肉来,且这样才最够味!啜的时候讲究的是一刹那的功夫,用力要短而有劲。
倘若一下啜不出来,便只能用另外的窍门。
将螺蛳调个个儿,从尾部吸一下,或者用筷尖把肉先顶进去,再猛地一啜,大多也能成功。“将欲取之,必先予之”,难道老子的这一哲思便是在啜螺蛳的时候得来的?
假如这样还是啜不出来,那便只能沦落到和孩子们一样,用一根牙签或小针,一个一个挑着吃啦!
俗话说: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这个时候,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嘶嘶”声,自然,乐趣便多了几分!
关于螺蛳,我们之前也介绍过很多螺蛳的吃法,以及蒋坝螺蛳节的情况,那么就可以这样来查看:
1、三月的淮安蒋坝,被温暖的春光轻拥,吹起了阵阵螺蛳飘香!
2、螺蛳是补钙之王,每天吃一点,腰不酸腿不疼,还能养颜抗衰老!
3、螺蛳很好吃,那你会正确的选购螺蛳,进行烹饪出美味的螺蛳吗?
4、又到一年螺蛳肥美时,这就来带你看看大理的几种螺蛳吃法!
5、春季里不可少的活动,那就是来淮安的蒋坝品尝螺蛳!
免责声明:“觅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所发布的爆料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和其真实负责。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敬请谅解。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
一线潮流情报,一线时尚资讯!编辑:觅食健康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时光,我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