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小时候的那一口
2022/9/2 来源:不详北京治酒渣鼻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1/9213976.html
都说人老了才会开始忆当年,或者说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念旧专属半岛铁盒,且对于有味觉伴随的记忆尤其苛刻,固执的秉持着“当下的味道不如往昔”的念头,用来缅怀过往的人事物,纪念再也回不去的小时候。
本期带大家盘点一下昆明人学生时代总也绕不开的几样特色小食,一起回味一下白衣飘飘的八零九零小时候的那一口。·甜酱洋芋
东风西路60号(染布巷35号对面)
能以自家小吃的名头来命名一地的应该不多见,洋芋巷就是这种神奇的存在。上学那会儿,痴迷他家的甜酱洋芋和炸串,一周不去报到一次就浑身不得劲儿,吃辣了再来碗木瓜水或者绿豆沙,别人学生时代的夏天是桔子汽水味的,我的就是洋芋巷里的甜面酱味。
·折耳根口袋豆腐
钱局街/王旗营小区
一辆二八大杠或者一张小推车,托着个铁板烤炉,围着一圈人,看着老板把嫩黄色的包浆豆腐在铁铲的反复反面后破开一个口,灌入拌着鱼腥草、香菜、小葱和卤腐的酱汁。从两毛钱一个吃到一块钱两个,就是戒不掉烫嘴的包浆和刺激的辛辣带来的快感,越吃越上头。
·烧饵块
环城南路地铁站B口
白米的,紫米的,甜咸的,卤腐的,加油条,加烤肠,洋芋丝或者酸腌菜,类似这样的烧饵块搭配排列组合可以吃上一周不带重样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云南人,早点来一套饵块也是仅次于吃一碗米线的便捷之选,尤其对于学生和上班族,打包带走,边走边吃,既节省时间又可口饱腹。
·洋芋粑粑
丰宁小区温莎小吃
对洋芋粑粑的初印象是在澄江的抚仙湖边,渔民会做小鱼小虾的炸饼还有每次去都要吃的洋芋粑粑,把洋芋糊套在碗口大的铁勺上,热油下锅炸至金黄,撒上干辣椒面,香脆爽口。比土豆片软糯厚实的满足感只有洋芋粑粑能做到。
·糯米坨坨
交三桥地铁口
紫糯米、白糯米,中间夹油条,用一块白色的小毛巾裹起来,使劲扭一扭,握成一个鹅蛋大小的糯米坨,外面沾白糖,小袋子一装,冬天的话还能捂着手到学校再吃,又是一波妥妥的回忆杀。上小学的时候吃一个五毛钱的感觉到中午的不带饿的,相当实惠。
·米浆粑粑
光华街口
磨米成浆,调一个鸡蛋拌入白糖,小铝锅刷油倒入混好的蛋液和米浆,盖上盖子,烘烤片刻,蓬松弹牙的米浆粑粑新鲜出炉,沁甜的的米香加上鸡蛋的金黄满嘴四溢。要趁热吃,不能系上袋子口,要不打开再吃会有一点发酵的米酸味。
·红糖米糕
五里多农博市场负一楼B30商铺
米糕哪里都有,红糖夹心也不算稀奇,面上的芝麻粒和红绿丝才是我纠结的重点。小时候陪奶奶去菜场都会排队买一块儿边吃边逛,算是帮奶奶提菜的犒劳,也是周末早起出街的动力。
·土豆丝鸡蛋饼
文明街街头早点摊
说来也怪,自从有了速冻的手抓饼以后自己也买过原材料回家尝试过,怎么就是没有早点摊老板做的那个味。饼不够薄,锅不够大,酱料不够丰富,甚至还找了生菜和洋芋丝的茬儿……总之,就是只能在外面买不能在家里做。
·宝善街破酥包
东风西路号
带红点的是糖腿,带绿点的是香菇,胡麻是圆头,豆沙是尖头,我小时候就是这么区分这四个经典的口味,小巧的个头,总也吃不腻。
·源贸园糕点
篆塘路号
从高中吃到大学都还会专程转几趟公交去抢的糕点只此一家,价格实惠分量足。也不知道当时吃的那种酷似俄罗斯列巴,奶味超重的大面包还有没有售,那是我整个高中早晨的味道。
关于昆明人对这些早点和小食的热情,应该每个人都有与之缠绵悱恻的小故事。在当下要吃到这些有年代感的食物,除了运气以外,还要有一颗念念不忘的心,相信“相信”本身就是一种执着的原动力。要感谢这些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小食,他们就像平淡日子里的光,用细碎的苦楚拌上日常的坚强,再沾一点可贵的勇气,去抚慰每一个被生活难为过的人。
Ps.
小食对应地址除固定店面外皆是各路网友偶遇时记录的摊位地点,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未商用,侵歉删。
欢迎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