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济洪的蔬菜人生挤进小菜场,闯进大市场

2023/6/2 来源:不详

东方网记者张欢8月5日报道:为了配合人物照片的拍摄,陆济洪坐到了一个蔬菜堆里,白菜、萝卜、茄子、香菇、辣椒,空气中满是生鲜食材挥发出的特殊香气。

这个摞满各式蔬菜的专业冷库位于上海济洪蔬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的浦东工厂。占地约10亩的厂房对于陆济洪遍布多个城市的蔬菜“王国”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在35年前的创业之初,他还得靠斗智斗勇才能在胶州路农贸市场摆上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小摊儿。最初,他做的是收益以锱铢计的葱姜买卖,如今,他的济洪蔬菜年销售额超过了8个亿。伴随老百姓菜篮子的不断升级,他也在广阔的市场中走出一条“菜鸟”进阶路。

图片说明:陆济洪无法预想自己的蔬菜买卖能做到今天的规模

菜场新人的求生自觉

上世纪80年代初,20多岁的陆济洪跟随家人从安徽农村返沪,一时难以找到工作,只能每个月从街道领取微薄的生活补贴。为了生计,他便选择到胶州路农贸市场摆摊做买卖。

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不久,新人陆济洪却已在小小的菜场里领教到竞争的残酷性。起得不够早、眼睛不够尖、手速不够快,菜场的地盘就会被瓜分殆尽,当天的计划也就泡了汤。于是,陆济洪便和妻子搭档,他每天凌晨两点半出门,提着两个铁箩筐披星戴月到华漕或十六铺码头进货,妻子就负责早早带着一块塑料布到菜场占位。

从一开始的“打游击”到后来租用固定的摊位,陆济洪在菜场扎下了窝,戴上了曾经被许多人误解的“个体户”头衔,在浑然不觉中成了时代弄潮儿。“80年代初的时候,个体户是最不起眼的。”陆济洪说,每天他批完菜坐公共汽车时要么是不给上,要么就得忍气吞声看白眼。步入蔬菜行当之日,他并没有料到可以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只想着能攒点钱造两间土坯房就行了。”

与“铁饭碗”不同,“个体户”是没有固定收入的。那时,简单的求生欲指导了陆济洪的全部行动,大家都能吃苦,他就准备好吃更多的苦。别人做到六七点,他总是默默坚持多做一个小时;别人卖得差不多了便“无心恋战”,他却想着法儿地多卖点菜。为了节省成本,他常常眼观六路观察竞争对手的“业绩”,甚至骑着车到附近的陕北菜场兜兜转转,将别人摊上没卖完的菜收购回来,稍稍清理后再便宜一些卖出去。蔬菜生意是小本买卖,一撮“二手”小葱的利润还不足2分钱,但正是愿意踏踏实实、一笔一笔赚别人懒得赚的钱,使他得以养家糊口并渐渐站稳脚跟。

从个体菜贩到专业菜商

如今,周转于济洪蔬菜浦东工厂的蔬菜品类达到多种,从田头收来的萝卜青菜们经过预冷、分拣、清洗、包装等工序,由专门的物流送入不同的销售渠道。一年又一年,家家户户的三餐饮食日益丰盛;一年又一年,陆济洪也不再是守着一堆堆毛菜招揽生意的小摊主了,他于2年正式创办的济洪蔬菜专为企业客户供应标准化或定制化的蔬菜产品,并最终抵达消费者的餐桌。

图片说明:原料蔬菜在加工厂内要经过预冷、分拣、清洗等多道工序

图片说明:每天,专业物流车把成品蔬菜送到客户手中

创业的故事各有各的传奇,但在成功的创业故事里,主人公们总是能实践很多易知不易行的道理,比如“做事先做人”。从个体菜贩到专业菜商,是两只冬笋为陆济洪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他还在胶州路摆摊时,一次,有位老太太提着两根烂了芯的冬笋回到菜场讨说法,但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在哪家买的,摊主们面面相觑,谁也不吭声。望着又气又急的老太太,陆济洪动了恻隐之心,他挑了两只新鲜饱满的冬笋塞到了老人手中。过了几天,老太太与女儿再次来到菜场,女儿认出,烂冬笋并不是在陆济洪摊上买的,这让母女俩既惊讶又感动。不久,老太太专程找到他,提出要买30斤冬笋,有摊贩听闻后想用更低的价格撬走这笔生意,可老太太只信陆济洪。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又有人主动找到陆济洪,介绍他给一家五星级酒店供应蔬菜。原来,老太太的女婿正是那家酒店的采购经理。

从此,陆济洪更忙了,接手新业务,他迈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有人教他:做生意,唯一需要搞定的就是顾客。听者有心,尽管还不懂所谓的市场规则、经营之道,陆济洪却认准了这个理,无论需求大小,他总是“赴汤蹈火”。一次,有外国客人需要少量的罗勒。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常被用作香料的植物在国内十分稀罕,不容易买到。虽然客人要的量不多,是一笔吃力不讨好的买卖,但陆济洪从不挑三拣四,他想方设法到处打听,终于在一个小时车程之外的中日园艺场为客人找到了这种香料。日积月累,陆济洪“使命必达”的名声渐渐传开,找上门的人源源不断,陆续有30余家高档酒店列入了他的客户名单。

随后的十几年,综合性连锁超市、仓储式卖场等新型零售业态不断涌现,陆济洪搭上了时代的快车。年,他成了麦德龙的战略合作伙伴和中国区的第七个供应商;年,成为大润发的主力供应商;0年后,又先后成为家乐福、沃尔玛、乐购、欧尚、世纪联华等大超市的蔬菜供应商。

图片说明:库房内,陆济洪父子展示客户指定要的“活体菜”

公司宁波区生鲜合伙人叶飞从年起就跟着陆济洪卖蔬菜,“诚信”“踏实”“社会责任感强”是他对老陆的评价。8年,江淮地区发生特大雪灾,蔬菜种植户的大棚受灾严重,农户与陆济洪签订的合同中,蔬菜无法按时交售。彼时,陆济洪不但没有追究违约责任,反而拿出30余万元发放给农户,帮助他们做好灾后的大棚重建、育苗种植。“他总是不忘初心,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从来不让合作伙伴吃亏。”叶飞说,“跟他合作感觉很放心。”

只为专心做“好”菜

从挎着竹篮子兜菜场,到拉着手推车逛超市,再到捧着手机翻网页,“马大嫂”们买菜的“姿势”越来越时髦。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陆济洪始终走在自己的车道上。“当时在胶州路和我一样摆摊的可能有五六十家,这么多年过去,生存下来还在做这行的可能是寥寥无几。”陆济洪说,零五零六年的时候,有人劝他做做热门的房地产,或者涉足一下果品行业,他都不为所动。“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干别的,我没有经验。”

图片说明:位于航头的浦东工厂刚刚改造完工,厂房设施完备

经历多年的市场打拼,陆济洪早已不是当年那只单打独斗的“菜鸟”。在他驾驶的“济洪号”上,搭载了约0名员工和不计其数的合作伙伴,留学归来的儿子陆海明也已加入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成为他可靠的帮手。像一个真正的老司机,他从来不轻易变道,但在关键的路段,他踩油门的决心却从来不含糊。

十几年前,当事业逐渐做大,陆济洪在热热闹闹的市场里看到了危机,他意识到不能满足于只做蔬菜的搬运工。5年,济洪蔬菜开始沿着产业链纵深发展,在安徽和县、宣城、浙江金华整合绿色资源,建立了总面积达5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加工流水线、保鲜库、储备库、质检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随后,宁波、嘉兴、武汉等市的基地也相继落成,济洪蔬菜在全国建起5个自有农场和40个合作农场,业务版图大大扩容。

去年,不抱丝毫侥幸,陆济洪以40万元定金的代价主动终止了一批抽芽土豆的收购。“食品行业不能走捷径,所有事情都要以食品安全为先。”同样是十几年前,陆济洪就已经把食品安全视作企业的生命线。那时,他每年花在食品检测上的钱就超过20万元,被很多同行嘲笑为傻瓜。时至今日,济洪蔬菜已在自有农场建立起溯源体系,此外还自建快检实验室,微生物理化实验室,每年花费近百万委托上海食品研究所、SGS、ITS等第三方机构进行更专业全面的检测。在净菜工厂的流程中,公司坚持不添加任何人工防腐剂,而是添置抽真空设备、制冷设备,引入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以更科学无害的方式对蔬菜进行保鲜。

图片说明:净菜的加工流程中,陆济洪坚持不添加任何人工防腐剂

图片说明:做安全的放心菜是陆济洪坚守的底线

这些看似费心血、耗财力的投入却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回馈:“济洪”牌蔬菜已经打进全国家大卖场,年,公司年销售额达到8.5亿元。做足功课、资质齐备的济洪蔬菜曾被指定为年上海世博会的后勤蔬菜供应商,前两年甚至越过道道壁垒,从要求严苛的世界知名主题乐园手中拿到了合同。“有时候,我们的客户会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胡萝卜片要刻成精致的卡通造型,比如加工蔬菜要切成三乘三厘米的统一规格等等。”陆海明说,这不是所有蔬菜商都有能力做到的,而济洪蔬菜日后着重要做的正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在差异化的市场中取胜。

买菜方式的多样化、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标志着一个鲜活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里,陆济洪没有缺位,年,济洪蔬菜成为每日优鲜的供应商,顺势而为进入了生鲜电商的平台。如今,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陆济洪会在业务上自然而然地倾听儿子的意见,但他还不打算完全“交棒”。跟蔬菜打了一辈子交道,陆济洪热情未减,他仍然准备继续奋斗下去,“一切顺其自然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