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更是一座城市味道的柔软
2023/5/7 来源:不详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4211.html
早餐,不仅是一天中的第一餐,也是我们唤醒自己的一个闹钟。对早餐的期待,使起早似乎没那么难了。
儿时的早餐多在家享用。多次惊讶于母亲的“超人属性”,10分钟的等待,便可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摆在眼前。几许葱花、数十片牛肉飘在面上,加点米醋和几滴香油。肚子有了“底气”,心也温暖了起来。
清晨的那碗豆腐脑带着晨曦的光晕及家的温情,相比于晚餐的丰盛被更长久地刻在了记忆中。早餐,无形中成为了乡愁的一个符号。当我和南方朋友争论豆腐脑该甜还是该咸的时刻,其实我们各自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与偏执。那不易察觉的惦念与温柔,随着早餐这个载体倾泻而出。
每当到访一个陌生的城市,相比于晚市的热闹,我更喜欢看它清晨的模样。那个还没有被人流、车马占据的城市,那个天还蒙蒙亮的城市,仿佛眯着眼睛温和的看着在其中穿行的人群。沿街售卖早点的小贩,在凌晨时分便开始准备早点的老板,为那座城市打开了一道门,迎接着异乡人,拥抱着当地人。
流转在不同城市里不同的早餐,流转于人与人之间热气腾腾的早餐,带着那座城市的滋味与气质,等着我们大快朵颐。
国学大师钱鍾书曾说:在有职业的人眼里,早餐是今天的开始,吃饱了才能工作。清晨的城市街头,冒着热气的早点铺、匆忙吃着早餐的人群……有了这些街景的映衬,一座城市的一天才算正式。早餐,唤醒的不仅是你我,更是那座城。
中国有个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其早餐内容。早餐的形式不仅关乎于城市人群的口味选择,更是由特定区域内地理、历史、文化及环境等多种因素下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年李玮、薛彬在《中国美食类纪录片的地域意象传播》中提出,人作为地域意象的传播载体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个性;美食作为地域意象传播的窗口,透过美食展示了复杂多样的地域个性和当地人们的审美观念。”
早餐,这一美食呈现窗口,不仅有饱腹之用,还带着那座城市的滋味与气质,向我们在讲述那座城市的历史及文化。
说起早餐,便不得不提广州的早茶。如今早茶已不仅仅是地方性的早餐代表,早茶文化已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深受各地人的爱戴。
广州的早茶,并不局限于某类食物,走进茶楼看见菜单上琳琅满目的菜品,有种万物皆可食的气魄。曾写过《老饕漫笔》的美食家赵珩对粤式点心系统的分为六大类:荤蒸,如豉汁凤爪、金钱肚、糯米鸡等均属此类;甜点,包括蛋挞、榴莲酥等;小笼蒸,如有虾饺、腐皮干蒸等;大笼蒸,大笼蒸的点心大多是发面的,如叉烧包、奶黄包等;粥类,有皮蛋瘦肉粥、生滚牛肉粥等;煎炸,如煎马蹄糕、煎萝卜糕、炸春卷等。
早在明清年间,广州上茶楼喝早茶的习惯已蔚然成风。“清代中后期,随着广州商业的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加快向城市转移,新的社会群体需要一个社会交往的舞台,茶馆、茶楼则扮演社会中介的角色。”
通过数据表明,广州人用在早茶时间在半小时到3小时之间。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广州人最舍得花费时间去吃早茶。这是因为在广州人眼里,早茶并不为果腹,而是情感交流的方式。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花费3小时吃早茶是种奢侈的享受,但是在周末,全家一起相约吃早茶却是不变的约定。
多年前,在广州生活过一段。最爱的是一个人去吃早茶,沿圆桌而坐,点一盅香茶,两件点心。虽是一个人,也没有独坐的优待,多与当地人拼桌,大概是因为茶楼的生意太好了。在人声鼎沸的茶楼里,我得以与更多广州人“隔空接触”。
来吃早茶的人群多以家庭形式为主,一般是祖孙三代,也偶有四代。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到两件喜欢的点心与大家分食,桌桌必点的一定是茶,大人喝茶、孩子也喝。广州人不是为了吃而吃,而是将早茶作为情感沟通的纽带,通过边吃边聊,人与人的情谊被更紧密的连接。
广州人似乎不在意今日“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的味道是否地道,而是家人们最近过得如何?看家人一边吃一边乐呵呵的模样,知道他们最近过得不错,肯定没有受什么委屈。这便是早茶热闹氛围背后的温柔。
广州作为海洋文化的代表城市,自古是西方商船首选的黄金口岸。“便利的水陆交通扩张了广州的贸易市场,养成了广州人在生意场上如水般细密求和、温和恭敬的风格。”商业文明催生了茶楼的兴盛,它不仅是情感交流、品尝美食的场所,同时作为广州人的“会客场所”。茶桌上的交流让生意人间的关系变得微妙与温和,聊的是生意,吃的是温暖。
粤民是一个善于行走的群体。背山负海的地理特点,使“下海”、“走海”成了粤民千百年来传统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代中国商人中百分之八十为广州帮商人,他们“度岭桥,涉湖湘,浮江淮,走齐鲁。”笔者看来,海上漂泊越久,身体越疲惫,对家乡的想念越浓。能与家人围桌而坐的吃早饭的情景,成为了他们的情感寄托。
懂得赚钱、懂得享受、更懂得珍惜与家人相聚的缘分,使茶楼这一情感交流载体在广州土地生根发芽,愈发蓬勃。
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广州人一年在茶楼、酒楼的花费占全部食品支出的38.2%。作为款待亲朋好友的场所,维系家人情感纽带的去处,生意场上往来的“会客室”,这占伙食费比重近四成的“早茶费用”,似乎一点也不高昂。
和其他省市相比,武汉的早餐最为隆重。有人戏称,武汉的早餐连吃三十天也不会重样。武汉人将吃早餐称为“过早”,一个“过”字便将武汉早餐的排场说出来了。
武汉人过早的首选大抵是热干面,面条裹着厚重的芝麻酱。这芝麻酱的厚重程度可与老北京涮肉中的蘸料麻酱相媲美。红白萝卜做点缀,榨菜、酸豆角作为调味剂,芝麻油、小葱来提味。这一碗热干面简直热量爆棚,但是武汉人似乎一点不介意。
面窝也是过早的必备点心。虽面窝没有热干面那么备受